日用玻璃制品的轻量化与节能 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方面,着重提出的六个必须中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我以为这个转变是一个质的转变,也就是把又快又好改变为又好又快,这个好要体现在节能降耗上。然后总理在提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其中两个方面的重要目标:一是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同时他提出这个目标是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基础上的。二是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目标。这是针对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突出问题提出来的,是个硬指标,具有明确的政策导向。我们玻璃行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在节能降耗方面狠下工夫。关于节能降耗我们过去往往侧重在玻璃窑炉的节能上下工夫,这当然是对的但是我们假如把视野再开阔一些,不难发现还有好多方面是有潜力的比如产品轻量化的问题。下面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玻璃制品的轻量化是行业多年来的追求目标: 我们生产的日用玻璃制品中的玻璃瓶罐,大部分在容重比上都比较偏重,如:玻璃瓶罐一般小口瓶在0.72—0.85之间,大口瓶在0.5—0.58之间。国际上自六十年代开始在努力降低瓶身重量,以达到在同样的投入中取得更大的产出,以获取更大的利润起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的目的,到八十年代已取得较大成绩。当时界定了玻璃瓶小口瓶轻重的范围:容重比大于1.4 为重量瓶;等于1.0-1.4 为标准瓶;等于1.0-0.7为轻量瓶;小于0.7为超轻量瓶。当时已正常生产出小口瓶为0.7以下,生产大口瓶为0.4以下。在德国海叶HEYE公司采用小口压吹工艺以后,轻量化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994年他们在我国北京进行技术交流时拿出的样品中有一只1.5升的可乐瓶仅有405克重,容重比为0.27已是典型的超轻量瓶当然实际是复合化轻量瓶,它是在玻璃瓶外面涂上一层无机涂料和一层有机涂料(目前在我国也已普遍应用)。由此可见国际先进水平在轻量化方面的进程。我国在六十年代开始已有企业开展了输液瓶轻量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到了九十年代初由于采用了玻璃的化学钢化技术,轻量化工作有了一定的突破,使输液瓶的容重比达到335克/500毫升以下,容重比为0.67(<0.7)。
在大口瓶方面山东荣城玻璃厂经过多年的努力于九十年初已试制出容重比在0.4以下的500毫升罐头瓶重量在200克以下。我国“六五”期间立的五大项目之一山东南定玻璃厂,采用引进的小口压吹十组双滴行列机,生产出容重比小于0.7的330毫升的啤酒瓶重量为215克左右,广东湛江玻璃厂使用比利时昂莱S-10回转式制瓶机,于95年初试制成容重比为0.65的640啤酒瓶(瓶重为420克)。由此可见我国在轻量化工作方面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玻璃器皿方面九十年代初上海已生产出号称超薄型玻璃盘,当时成立了一个专业生产厂“新风玻璃厂”,该厂生产的盘子边厚在2-2.5毫米,当时产品市场销售情况很好,但是我们的压制玻璃杯的厚度始终不能降下来,按国际通用的说法“吹制产品厚壁化、压制产品薄壁化”,以压制杯为例壁厚不超过2毫米,而我国的压制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在2.5-3.2毫米之间徘徊。所以玻璃产品轻量化不仅是国内外玻璃行业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而且确实有它的难度。 二、轻量化玻璃瓶、玻璃器皿生产的瓶颈: 日用玻璃制品的理想外形应该是瓶壁厚薄均匀,给人以匀称的感觉(当然为了保证产品的重心有的产品做的底部较厚以保持稳定例外),但要做到这样也是很困难,所以尽管有一些企业通过长期的努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部分企业缺乏创新理念,仍然在按照传统的工艺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